近日,歐盟理事會正式批準通過了《凈零工業法案》(NZIA)。該法案旨在增強歐盟的清潔能源技術與產業,促進歐盟綠色經濟轉型,預計將在6月或7月初生效。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通過《凈零工業法案》,歐盟擁有了一個可以快速擴大清潔技術制造業規模的監管環境,“這為那些對我們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至關重要的行業創造了最佳條件。歐洲和全球的需求都在增長,我們現在有能力通過歐洲的供應來滿足更多需求”。
《凈零工業法案》是歐盟在綠色協議工業計劃(The 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下取得的重大進展,另外兩項《關鍵原材料法案》、電力市場設計改革相關法案均已完成立法批準。
綠色愿景
根據《凈零工業法案》,到2030年,歐盟至少40%的包括風力渦輪機、電池、熱泵、太陽能電池板、可再生氫等在內的清潔技術需求在歐洲本土制造,以幫助歐洲工業與美國和中國競爭。目前,歐盟的電池和光伏板幾乎全部從中國等國家進口,歐盟試圖避免其風力渦輪機和熱泵行業在市場中也喪失競爭力。
同時,該法案進一步要求,到2040年,將所有關鍵低碳技術,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熱泵、電解槽,以及碳捕獲等其他脫碳技術的全球市場份額提高至15%;并要求石油生產商啟動碳捕集和封存基礎設施的部署,永久存儲每年從工業過程中捕集的總計5000萬噸二氧化碳。
為此,《凈零工業法案》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通過增強信息、減輕建立項目的行政負擔和簡化許可授予程序,為投資凈零技術創造便利條件;要求相關部門在公共采購或拍賣中考慮凈零排放技術的可持續性和彈性標準,以促進凈零排放技術供應的多樣化。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表示,該法案將為投資者創造一個“一致和可預測”的環境,提高歐洲工業基礎的競爭力和復原力,并有助于創造“重要的、高質量的就業機會”,同時提高能源安全。
據悉,《凈零工業法案》由馮德萊恩于2023年2月首次提出。經過漫長的立法程序,于2024年5月27日獲歐盟理事會正式通過。下一步,該法規經歐洲議會議長和理事會主席簽署后,預計6月底將在《歐盟官方公報》上公布,并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資金挑戰
該法案被認為是對拜登政府《通脹削減法案》的回應。2022年,美國推出了一項包含3690億美元減稅補貼的《通脹削減法案》,對電動汽車、電池和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巨額補貼。
彼時,美國的做法遭遇了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強烈抨擊,包括德國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勒梅爾在內的一眾高官都對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表達了擔憂。歐盟國家普遍認為,該法案是對歐盟汽車、可再生能源、電池和能源密集型行業的歧視。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撒錢”模式,歐盟的《凈零工業法案》更側重于對企業的政策支持,比如簡化和加快許可授予程序,減輕行政負擔等。
分析人士認為,歐盟的此種做法實際上是一種“迫不得已”。
E3G智庫高級政策顧問Domien Vangenechten表示,歐盟從政策方面提供支持而非提供財務支持,主要是因為歐洲“本質上更復雜”,而提供補貼通常不是歐盟層面的政策制定者可以決定的措施。此外,歐洲的“預算相當有限”。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副教授李思奇與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金揚凱也在“歐盟《凈零工業法案》對中國的影響及應對”一文中表示,盡管歐盟委員會提出的《凈零工業法案》旨在幫助歐洲工業脫碳并與綠色協議的總體目標保持一致,但歐盟委員會的提案缺乏資金支持是不容忽視的重大挑戰。
根據歐盟委員會估計,到2030年實現40%的戰略性凈零技術年度部署需求目標將需要920億歐元的投資,其中大部分來自私營部門,并通過歐洲凈零排放平臺推動。
文章指出,《凈零工業法案》未解決私人投資者面臨的投資障礙問題,如缺乏融資渠道、能源成本高和關鍵技能稀缺等。
而在歐盟層面,《凈零工業法案》未制定統一的融資戰略,也未分配新的歐盟資金,對清潔技術的公共財政支持主要來自成員國的常規預算。若擁有更多財政空間的成員國對本國綠色產業實施大規模補貼,可能會引發其他成員國的強烈反對,危及歐盟的公平競爭環境。
對中國影響有限
路透社稱,美國《通脹削減法》中3690億美元的綠色補貼將吸引歐洲生產商離開歐洲遷往美國,而全球80%的太陽能制造能力都集中于中國,這引發了歐洲方面的擔憂。
“能源危機給我們上了重要的一課——我們必須避免依賴單一供應商。”歐盟能源專員Kadri Simson表示,通過《凈零工業法案》有關舉措,歐洲的清潔技術制造商能夠在公平的環境中競爭,并保持其工業競爭力。
目前,歐盟本土生產的太陽能組件僅占市場的3%,而原本發展較為迅速的優勢領域,如風力渦輪機和熱泵等,貿易平衡也正在惡化,歐盟本地生產制造商面臨能源和投入成本的上升。
EUPD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3年,歐洲從中國進口了大約87GW的光伏組件。歐盟成員國在2023年12月購買了830萬件光伏組件,成本價格約為6.124億美元。這一數字使得歐洲的光伏制造業幾乎無法維持經營。
另據中國海關數據,今年3月,中國共出口約24.5GW的光伏組件,全球前三大進口中國光伏組件市場依序為歐洲、巴基斯坦與沙特,三者單月進口總量約占全球市場的60%。其中,歐洲市場從中國進口約9.7GW的光伏組件,相比2月的8GW環比上升21%。
對于中國光伏企業來說,中國光伏組件出口歐洲面臨的不確定性早已存在。不止是歐洲,美國也早已表示要對中國光伏設備加征關稅。
面對挑戰,太陽能科技企業隆基綠能方面此前曾向記者表示,我國的光伏行業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優勢,不存在被國外技術卡脖子的問題。此外,我國光伏產品的出口市場涵蓋了全球眾多國家,并不局限于某個國家或地區,每年新興市場持續擴大,為中國光伏出海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來源:國際金融報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4447號